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與我同行 戒菸一定行 2018「戒菸就贏比賽」頒獎典禮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 建檔日期:107-06-10
  • 更新時間:107-06-10

世界衛生組織(WHO)支持的「戒菸就贏比賽(Quit and Win contests)」,係希望透過積極的媒體傳播、教育宣導、家庭凝聚、企業參與和助人戒菸行動,塑造全國性的戒菸風潮;根據Hahn等人2005年對美國戒菸就贏比賽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有參加比賽的吸菸者,一年戒菸成功率是從未接觸過宣導活動吸菸者的5倍以上1

為了營造「戒菸嘉年華會」的社會氣氛、鼓勵吸菸者勇於採取戒菸行動,國民健康署至今已辦理9屆「戒菸就贏」比賽,今年共有2萬1,323組吸菸者報名戒菸,5月底在律師見證下,從所有參賽者中抽出得獎候選組,經過電訪以及地方衛生局所的訪視和初步檢測,9組戒菸成功的得獎名單終於正式產生。今日所有得獎候選組齊聚y17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在確認得獎資格後接受頒獎,並分享戒菸過程的甘苦及成功戒菸的撇步。

根據過去8屆的戒菸就贏比賽資料,參賽者1個月平均戒菸率約七成,預估這次戒菸就贏比賽在5月份,約幫助近15,000個家庭遠離二手菸害;而過去8屆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約三成五,因此預估一年後約有7,500個家庭因為這次戒菸比賽而持續免於菸害、贏得健康。

越早戒菸,效果越好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全世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超過其他病因,而吸菸則是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中風及周邊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2,根據研究顯示,二手菸也會造成血小板功能異常、動脈硬化及增加心肌梗塞面積等,對心臟血管危害幾乎和吸菸一樣,增加近3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3,每年奪走全世界超過700萬條生命。

吸菸者的平均壽命較不吸菸者少了10至11年;戒菸可同時預防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與癌症,吸菸者若在30歲、40歲、50歲或60歲戒菸成功,預估可分別延長10年、9年、6年或3年的壽命,真的是越早戒菸,效果越好,再晚戒菸,都還是對身體有幫助4

說戒就戒 省錢賺健康

今年戒菸就贏比賽首獎,是來自花蓮的35歲阿美族青年廖O鴻,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吸菸。這次是因為陪太太去醫院看感冒,而自己一直有嚴重打呼的問題,加上有兩個年幼的兒子要撫養,心想如果一天省下100元,一個月就多3000元,當機立斷看了戒菸門診,配合使用醫師開立的戒菸藥物,成功戒菸。見證人廖太太表示,先生以前很容易走路就喘吁吁、精神也很差、老是忘東忘西,睡覺打呼還會呼吸中止,戒菸後不但家裡少了菸味,連精神、體力都變好了。

戒菸 才是展現青春自我

參賽者曾O偉先生,目前仍是位大學生,在高一時因為失戀而開始吸菸,心裡一直覺得吸菸是表達叛逆、浪漫、憂鬱的表現,所以父母勸誡的話都沒聽進去。直到發現自己喜歡的歌手-波茲馬龍,因為長期吸菸及酗酒使聲音變得很濁,才意識到吸菸真不好,剛好教官安排菸害講座,心想是上天的旨意,所以就順勢戒菸。

為「愛」而戒 幸福「家」倍

菸齡40年的夜班運將楊O翔,他因為健檢時發現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通通找上門,而自己的媽媽也是這次他的見證人,因為年輕時吸了15年的菸,縱使後來戒菸20幾年,還是罹患了跟孫叔叔一樣的「肺阻塞」,一動就喘,苦不勘言,希望他帶頭戒菸,再去影響其他吸菸家人及女友。最後楊先生靠著嚼口香糖及健走度過難熬的菸癮,現在可以大聲跟親友說「我做到了,換你們來戒菸」。

為了讓孩子有更充裕的生活、許自己一個無悔的青春、作為帶領親友戒菸的榜樣…,得獎組看似各種不同的理由,其實都是為了成為愛自己和家人而戒菸。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還在吸菸的朋友,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付費戒菸專線、全國4,000多家醫事機構所提供的戒菸服務,與我同行,戒菸一定行!

 

戒菸資源

  •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
  • 全國超過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 洽各縣市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參考資料:

  1. Hahn, E., Rayens, M., Warnick, T., Chirila, C., Rasnake, R., Paul, T. and Christie, D. (2005). A Controlled Trial of a Quit and Win Contest.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20(2), pp.117-12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cardiovascular_diseases/en/ [Accessed 7 June 2018].
  3. Barnoya, J. (2005).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econdhand Smoke: Nearly as Large as Smoking. Circulation, 111(20), pp.2684-2698.
  4. Doll, R., Peto, R., Boreham, J. and Sutherland, I. (2004).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moking: 50 years' observations on male British doctors. BMJ, 328(7455), p.1519.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