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以雲端醫療為根基,邁向AI健保」研討會,匯集各界腦力激盪,尋找台灣未來新契機

  •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
  • 建檔日期:107-06-01
  • 更新時間:107-06-01

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已有23年,民眾就醫資料所累積之巨量資料庫,成為未來台灣發展醫療人工智慧(AI)之最大優勢。為掌握此波醫療科技發展之脈動,中央健康保險署今(1)日舉辦「以雲端醫療為根基,邁向AI健保」研討會,邀集產、官、學、研、醫各界人士,期能共同為台灣醫療人工智慧發展尋找新契機。

本研討會由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與國發會邱俊榮副主委共同開幕致詞,會中邀請Google、台灣微軟、IBM、鴻海與華碩等產業界、台大醫院、台中榮總等醫院及相關學術單位、業界菁英共襄盛舉,與會人數約150人,是近年來由政府單位舉辦醫療人工智慧研討會最盛大的一次。

研討會包含三大主題,分別為「健保、醫療與人工智慧機會」、「健保雲端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及「人工智慧醫療應用挑戰及未來展望」。研討會討論聚焦於在現有健保大數據與雲端醫療基礎下,如何有利各界發展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進而能提升臺灣醫療照顧服務品質。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指出,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各界無不視醫療領域為人工智慧應用新藍海,特別是健保署擁有歷年來民眾就醫申報資料,累積成健保大數據,這是非常難得的醫療資訊,也是公共財,如果能有效運用,搭配各類醫療輔助與精準醫療的應用發展,將翻轉現行醫療模式,啟動智慧醫療新紀元。

受邀發表專題演講的人工智慧實驗室董事長杜奕瑾表示,台灣的醫療技術在全球名列前茅,加上累積廿餘年的健保資料庫,是發展AI的一大優勢。尤其是健保署近年積極建置「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鼓勵醫療院所即時上傳民眾的就醫紀錄及醫療影像,這類的影像資料未來經由AI的開發與應用,將無可限量。IBM台灣資深顧問張寅建表示,IBM Watson大量使用機器運算、推理及學習能力所組成的人工智慧系統,已可實現醫療資料的智慧分析及輔助診療,日本曾有一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危急之際,只用10分鐘就從2000萬份論文中精準診斷並找出最適合的療法而獲救。

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丁維揚表示,面對全球人口老化、疾病治療與醫療照護產業的挑戰,唯有透過健康照護AI化,以達到精準醫療及智慧醫療服務。例如,微軟已開發InnerEye系統,能夠辨識腫瘤所在區域,協助醫師運用最低劑量、最有效率的放射治療。鴻海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吳良贊則樂觀預期,AI人工智慧不可檔,將來擁有人工智慧輔助的醫師,會取代沒有人工智慧幫忙的醫師。不過,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張允中則強調,AI不會取代醫師,人工智慧最重要的是加速工作及提升醫療影像判讀的精準度,並改善放射線科的品質、價值與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蒐集愈來愈多民眾就醫的影像檢查資訊,屬於高度敏感的病患隱私資料,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王大為表示,不能僅以「去識別化就不是個人資料」,而認定沒有隱私的問題,因此如何在取得「去識別化認證」,進而提供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需謹慎為之。

李伯璋署長表示,健保署配合國家推動大數據資料創新應用政策下,會在符合相關法律規範下,以確保病患隱私為前提,逐步開放外界進行健保資料庫之加值應用,扮演驅動人工智慧醫療應用與未來醫療照護轉型之關鍵角色,帶動醫療相關產業之發展,並促進開發創新、精準的智慧醫療系統與健康輔助工具,發揮健康資料之最高價值,邁向健保醫療之人工智慧實踐,讓全民皆能受惠。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