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呼籲避免誤食含有毒素魚類,引發食品中毒

  •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 建檔日期:103-10-11
  • 更新時間:103-10-11
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日前接獲台南市政府衛生局通報1起民眾疑似誤食有毒魚類而引發食物中毒的案例,有2戶人家向友人購買魚(俗稱土赤海)並自行烹煮成味增魚湯,7人食用後陸續出現下痢、嘔吐、口喉麻痺感、心搏徐緩(每分鐘20下)及呼吸困難等症狀,所幸緊急就醫後症狀已改善。衛生局將「魚塊」檢體寄送至食藥署進行檢驗,因該分切魚塊之檢體外觀已無法進行食材辨識,食藥署立即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後,確認係民眾誤食易累積毒素的大型魚類「雙斑笛鯛 (Lutjanus bohar)」而引發中毒。
雙斑笛鯛,又稱白斑笛鯛、海豚哥、紅魚曹、花臉等,是許多海岸國家重要之大型食用魚,最大體長可達90公分。一般小型熱帶珊瑚礁魚類攝食到有毒藻類後,毒素便開始在魚體中累積,再經由大魚吃小魚的食物鏈蓄積,因此魚體愈大,可能積累的毒素會愈高。熱帶性海魚毒可分布於魚體全身,但以肝臟及內臟的含量較高,主要毒素類型是脂溶性的雪卡毒 (ciguatoxin, CTX),此毒素穩定性高,即使經過高溫加熱或烹煮也不會被破壞。若誤食含熱帶性海魚毒的魚類,會出現口腔和四肢麻痺、嘔吐、腹瀉,眩暈等腸胃及神經系統等症狀,嚴重時出現心搏徐緩及呼吸困難等病狀而危及生命。
從魚體外觀、氣味或肉質無法分辨是否含有毒素,即使是相同的魚種,也



會因為從不同的海域所捕獲,導致魚體內所含的毒素有很大的差異。因此,食藥署再次呼籲,民眾切勿食用來路不明的魚類,且食用大型海魚時,應先試吃一、兩口,如果舌頭感覺異味或有麻痺感,須立即停止食用,以免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若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