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自由經濟示範區提供國際醫療及健康產業發展, 但絕不會影響國人醫療就醫權益

  • 資料來源:醫事司
  • 建檔日期:103-04-29
  • 更新時間:103-04-29
優質醫療是台灣極具競爭力的核心能力,政府堅持以照顧國人為最優先施政目標,因此在民國84年實施全民健保,讓國人都能享有可負擔、公平且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在此前提下,當鄰近國家早已積極推動國際醫療時,政府自102年決定將國際醫療及相關的健康產業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衛福部深刻了解國人可能對發展國際醫療有所疑慮,過去一年來,已與國發會等相關部會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做專業評估,所得到結論包括:透過與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及促進健康產業發展;透過回饋機制,可以挹注醫療資源,並照顧偏鄉及弱勢族群;結合臺灣最強的醫療與生醫科技,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健康產品行銷全世界等正面影響。為更求謹慎,聆聽各界意見,自102年7月起召開多次的公聽會,各方意見本部已融入特別條例中及規劃相關措施:
第一、示範區內的醫院不得公司化,不得使用健保。
第二、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醫事人員不得來臺執業。
第三、僅核准成立1~2處的國際健康產業示範園區,以產業為主,醫療為輔,不會排擠國內醫療資源:發展高階醫材、新藥研發、生醫光電、醫療資訊及養生產業等,核心醫院僅限一家,病床規模200床內,以健康檢查、美容醫學及常規手術為主,可能影響的醫師不超過100位,只佔全國現有43,000位醫師不到千分之二,且嚴格限制本國醫事人員支援示範區內醫院的時數。
第四、示範區的主要對象是外國病人,全部自費、不得使用健保,絕非所謂「商品化」:各國對外國人就醫都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園區內全部自費,國人已經享有高品質的全民健保醫療照顧,如有國人到園區內就醫,不得使用任何健保。
第五、多年來實際推展國際醫療並未排擠國人就醫:國際醫療需求以健檢、醫美以及常規手術為主(如關節置換手術、眼睛雷射或牙齒手術等),以102年數據為例,住院人次約4000多人,僅佔國人總住院人次千分之一,門診人次更僅佔總門診人次萬分之三,絕無排擠國人就醫權益,且衛福部將持續嚴格監控。
第六、國際醫療不會造成所謂「階級化」:國際醫療已經發展六年,完全沒有造成階級化的情形,各國對外國病人就醫都有不同收費,這並不是所謂階級化,即使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政府會確保區內、區外一致的就醫品質。
第七、園區內醫院需接受我國醫療法規嚴格管理:透過與國際知名的醫療及研發機構合作,有利國際人才、技術與資金的引進,活化臺灣的醫療健康產業,但其營運及財務狀況需完全依照社團法人醫院管理規範,包括會計師的簽核、本部會計及醫管專家的審核及不定時的查訪,並須定期接受醫院評鑑。
第八、避免台灣醫療被邊緣化及人才流失:各國已經全面推動國際醫療及健康產業,時間緊迫。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及歐美先進國家都將國際醫療及健康產業列為國家戰略產業與重要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多處特區已經在積極招商,並吸引臺灣醫事人員及醫療產業前往投資,對臺灣醫療發展產生重大威脅。
國際醫療及健康產業的發展已是國際趨勢,也是國力的競爭,勢在必行。韓國朴大統領於今年2月發表經濟發展三年計劃,第一項就是國際醫療,開放仁川、濟洲二特區歡迎外國人設醫院;大陸的上海國際醫療中心今年3月28日開始試營運,連同成都、海南健康城,向台灣招商及挖角,必然對台灣造成威脅;日本安倍首相也在上週再次公開宣示積極發展國際醫療,包括全力將高階醫療儀器輸出,強化日本經濟。
為給予國內醫療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機會,留下優秀的人才與相關產業,政府必須將其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期盼藉由專區的推動,法規的鬆綁,結合生醫產業開發相關健康、醫療產品,發揮群聚效應,提升醫療競爭力,協助精進國內醫療服務品質與技術,並讓國人享受健康產業所帶動的經濟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