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衛生署持續執行食品後市場把關,保障民眾食的安全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102-06-10
  • 更新時間:102-06-10
為監測市面上食品的品質、衛生與安全,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我國食品後市場管理以中央與地方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以下簡稱食管局)除積極開發檢驗方法外,並推動中央與地方聯合分工檢驗體系。在中央主要負責:農藥殘留、動物用藥殘留、基因改造食品、食品攙偽、食品添加物、食品攙加西藥及其他毒性物質等檢驗項目,並逐年增加;在地方衛生單位主要負責部分食品添加物、微生物、重金屬等,每年亦會依其產業特色及配合年節規劃抽驗計畫。以101年為例,食管局執行21項食品後市場監測計畫檢驗8,384件食品,發現439件不合格檢體(不合格率5.2%),其中包括檢出農藥殘留、動物用藥殘留超標;禁用動物用藥;黃麴毒素、橘黴素超標;生鮮截切蔬果含甜味劑、二氧化硫、防腐劑;食品中檢出減肥、壯陽西藥成分等(相關監測結果詳如附件)。此外因應輿情事件發生、民眾關切議題及行政管理需求,亦主動增加臨時監測計畫及項目,如美牛萊克多巴胺事件增加乙型受體素、金墩米事件增加米中農藥殘留等抽驗,以強化相關食品之把關工作。
101年度食管局執行21項食品後市場監測計畫,其中「食米中重金屬(鎘、汞、鉛)含量監測」、「食米中農藥殘留含量監測」、「健康食品工廠查核與產品保健功效成分監測」及「網購食品衛生安全監測計畫」等8項監測結果皆符合規定。花生製品中黃麴毒素監測結果不合格率2.2%,為歷年不合格率最低者,係因多年來的加強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奏效所致。民眾較關心的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殘留農藥監測及殘留動物用藥不合格率分別為10.2%與7.0%,針對這2類違規率高的農產品種類食管局持續加強監測,除機動調整抽驗品項與抽驗數目外,並已將抽驗地點往前延伸至販售端上游,如集貨場、拍賣(批發)市場等,以利違規生產農戶的追查與管理。
當監測結果發現不合格產品時,食管局除立即通知所轄衛生局追查源頭外,並提出強化管理對策進行風險管控,以防範不合格產品在市面上流通。同時亦即時發布新聞稿,發布監測結果相關資訊進行宣導,以降低影響民眾健康之食品危害,提供消費者最佳之保護。
目前面臨食品安全事件樣態複雜且發生頻率高,食品安全問題超越國界而困難度遽增的多重挑戰下,未來將藉由充實中央與地方檢驗人力及資源,加強檢驗方法開發以及運用民間實驗室資源,並依風險評估結果規劃監測標的,強化高風險項目與食品把關監測,針對監測不合格食品採取管制措施,並立即通知相關機關,追蹤源頭產品並嚴加查處,以期在有限的經費與資源下,善用監測資源,提昇後市場監測效能,以保障消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