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反黑心、嚴把關,從制度面解決兩岸食品安全問題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97-11-04
  • 更新時間:97-11-04
當此兩岸重啟協商大門之際,如何建立兩岸食品安全合作機制,也成了各方關注的重點,為了凝聚這方面之共識,衛生署特別於今天,邀請國內食品領域之專家學者們進行座談,希望他們能就如何建立兩岸食品安全合作議題,提出寶貴之意見與具體建議,也希望未來之兩岸協商機制,能多從制度面去考量,期能從制度上有效率的解決問題,確保從大陸進口的食品安全無虞,確保全體國人食品消費安全。
擔任此次會議主席之鄭慧文教授表示,台灣是仰賴食品進口國,從94年起至97年6月止,我國輸入食品來自中國大陸者其總量居第四位,所以如何確保兩岸交流食品安全衛生,以保障廣大消費者權益,是一項極重要的議題。
與會學者專家也都表示,加強兩岸食品安全議題,應該從制度面去解決,如何建立中國大陸進口食品管理機制、如何架構兩岸食品檢驗及認證之制度、以及如何建立常規性的食品資訊與技術之交流機制,都是兩岸應該作進一步討論和解決的問題。與會學者專家表示,在台灣食品界已推行多年的GMP、CAS、產品追溯、產銷履歷及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以及產品責任險等制度,都已獲致良好效益,現在應進一步推動海外認證機制,對於有在大陸設廠,將產品回銷到台灣來之業者,我方也應優先協助這些台商做好產品管控機制(如GMP),另外對大宗銷台的產品,也應逐步建立產銷履歷或由我方派員查廠或駐廠之機制,如此才能夠進一步確認中國大陸輸台產品安全無虞。
兩岸食品安全資訊與技術之交流方面,學者們也建議,應可在學術上儘速召開「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借重學研界之專業,將一些在官方無法有效率處置的議題,例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標準檢驗規格、實驗室之認證、雙方一致性的檢驗方法,甚至國際檢驗認證等項議題,都可列為討論項目,也可透過此機制的協助,提供兩岸早日達到共識。
衛生署將會把專家學者所提具體建議,彙整之後提供兩岸協商機制作進一步討論,也期望能夠在「兩岸食品安全協定」簽訂之後,專家們所提之具體建議能夠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