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毛揆:登革熱防治為常態防疫工作 精進長期防治策略

  • 資料來源:行政院
  • 建檔日期:104-11-20
  • 更新時間:104-11-20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20)日出席「104年全國登革熱研討會」開幕致詞時表示,登革熱防治必須成為年度性常態防禦工作,臺灣受氣候變遷影響,大規模流行風險增高,我們應料敵從寬,中央與地方每年必須及早完成整備並展開預防工作,以梅雨季為關鍵時間點,在梅雨季之前完成整備工作。
毛院長指出,我們必須成立一套登革熱防疫新系統,並應律定新標準作業程序,一旦病情蔓延,採用專業方法因應,希望大家汲取今年的經驗與教訓,檢討過去、策勵將來。
毛院長強調,未來需持續推動的工作,首先是控制高雄疫情,其次要傳承經驗、記取教訓,請環保署注意孳清部分與加強落實程度,目前在臺南採取「切割加圍堵」策略,採用環境用化學藥劑,潛在孳生源也鋪設紗網,另外,也請衛福部檢討病患分流、醫療院所分工。目前相關部會已與學校合作展開長期研究性工作,探討流行病學與疫苗。有關國際經驗交流,12月7日將舉辦國際研討會,今日研討會由衛福部及環保署邀請專家召開,討論成果將作為與國外專家學者進一步討論的重要基礎。
毛院長指出,受氣候變遷影響,今年全球熱帶與亞熱帶的國家登革熱病例較往年有倍數增加情形,臺灣今年經歷多年以來最嚴峻的本土登革熱疫情,加上今年同時流行第一型、第二型不同型別登革熱病毒,整體疫情較為複雜,防疫難度特別高。登革熱是第二類環境性傳染病,但是9月上旬疫情快速攀升,超過地方政府防疫量能所能負荷。因此行政院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9月15日成立「登革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孳生源清除、病例監測、病患就醫分流等工作。
毛院長表示,指揮中心成立後,在指揮官張善政副院長的領導下,帶領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使原本最嚴峻疫區的臺南市,在中央規劃的大面積環境孳清後,次週疫情出現反轉現象。過去這段期間,在中央與地方齊心努力,共同達成讓臺南市登革熱疫情反轉的目標,是相當寶貴的經驗。毛院長並感謝張善政副院長、中央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國軍與所有防疫人員的辛勞。
毛院長談及,今年登革熱疫情,自5月1日至9月15日臺灣各地有疫情出現,自累積病例分布與研判,臺南市與高雄市是本土病媒源頭,他縣市病例是病患流動,並非病媒蚊擴散。
毛院長指出,指揮中心成立時已注意相關難題,首先是病患確認的瓶頸,因為快篩劑尚未普遍使用,確認耗時;其次是病患住處消毒瓶頸,包括噴藥設備不足,病患住家戶內與戶外噴藥需求大排長龍,持續累積長達兩週以上,病媒蚊不斷重複傳染機率很高。此外,有關大範圍戶外孳清,因設備與動員能量均不足,病例擴散難以控制,加上地區醫療院所未予分工,病患過度集中部分院所,增加病患照顧風險。
毛院長指出,在提出對策方面,首先是立即下單增購噴藥設備,其次是透過執行孳清計劃,以達正本清源的效果。孳清計劃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大面積環境孳清,採取「開防火巷」(熱區切割)方式,源自環保署長魏國彥提出面積平方假說,若採取防火巷,傳染力減半。後來發動帶狀環境清理,清理後,針對潛在孳生源使用正規用藥,加上覆蓋紗網,以保存戰果。另一是病患住家戶內/戶外的小範圍孳清,俗稱「打地鼠」(圍堵消毒)方式,隨出現隨清理,避免發生排隊現象,以控制疫情。另外,臺南市政府配合以里為單位,動員人力,執行孳清計劃,國軍也從旁大力協助。病患實施快篩分流,醫療院所則功能分工。
毛院長強調,有關防疫作為實施成果,9月15日中央成立指揮中心,自9月23日連續五週,發動五波大規模孳清,首波孳清隔週後,每日病例數從最高峰700餘件反轉,至10月底已壓低至100件以下,11月後更降至30件左右,因此11月18日指揮中心決議,臺南市部分工作暫告一段落。今年後續的工作,將以高雄疫區為重點,協助控制疫情。
毛院長表示,104年罹患登革熱不幸死亡案例中,60歲以上病患高達約90%;且95.5%均為有慢性病史者,應屬老年病患者,自體免疫能力較差。我們需探討此現象在流行病學與防疫工作上的意涵,以做好高齡人口的防疫工作,降低死亡率,並探討少數年輕患者感染與死亡原因。另外,也要探討感染數、住院數及加護病房(ICU)進住數之間的關係,以及ICU進住數與死亡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