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105年度國衛院政策成果發表會」--醫療照護研究

  •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 建檔日期:105-12-01
  • 更新時間:106-05-11

21世紀醫療照護體系以提供安全、有效處置、病人為中心、適時、效率、平等就醫的醫療為目標,如何運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是國人面臨的挑戰。國衛院與衛福部所屬單位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等密切合作,致力於開發健康衛生體系資料之價值,透過實證研究,將資料轉化成為有助於醫療照護計畫規劃與制定的參考資訊,希望藉此增進臨床診療效益及醫療資源/人力妥適配置,達到提昇國內醫療照護品質的目標。

台灣呼吸器使用決策資訊網

在人口快速高齡化的社會裡,廣泛使用高醫療科技可以延遲死亡的發生,無形中卻也可能成為社會醫療資源的負擔與挑戰。國衛院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支持與協助下,設立「台灣呼吸器使用決策資訊網」(http://mvp.nhri.org.tw) ,目標為協助醫護人員及民眾在面臨抉擇情境時,能方便取得相關資訊,並因此能有較適切的相關規劃與選擇。

未來無論是在住院或門診場域,醫護人員可運用資訊網上有關預後之動態變化的資訊,與病人家屬進行更充分的溝通,讓醫病間可以有更大的彈性,也可藉此降低家屬及病人進行相關選擇時的焦慮或壓力。此外,透過資訊網上提供個人自行負擔之呼吸器使用相關費用,以及成功脫離呼吸器後的死亡與再次使用呼吸器之風險等資料的呈現,醫護人員也能更有效地增進預立照護計畫之意識。

精神藥品使用之相關實證研究

隨著現代人的壓力增加,焦慮、失眠與憂鬱等相關精神病症盛行率越來越高,國人服用精神藥物的情形日漸普遍。過往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服用精神藥物會降低知動能力表現,進而提高交通事故的風險。國衛院經過一系列分析研究,發現不論前一天、前一周或前一個月服用抗憂鬱劑,都會增加交通意外事故發生的風險,類似結果也在苯二氮類藥物(benzodiazepines)及非苯二氮類藥物(z-drugs)中發現,因此呼龥民眾若曾使用抗憂鬱劑、苯二氮類藥物或非苯二氮類藥物時,都必須非常注意自身的精神狀況,醫師開立處方也應善盡告知義務,以避免交通意外事故發生。

護理人力資源實證研究及政策轉譯

護理人員在全民健康照護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有鑑於護理人力改革及長期照護實施皆可能提高未來護理人力需求,國衛院特別針對護理人力進行未來十年供需推估研究,作為醫事人力參考。

以目前供給與需求的趨勢而言,護理人力供需差異將持續擴大,供給人力之增加趕不上需求人力之增加,至2024年將會缺少1萬5千名至2萬4千名護理人員;若護理人員重返機率增加10%,至2024年仍將缺少1萬2千名至2萬1千名護理人員。若從執業場域來看,即便護理人員重返機率增加10%,醫療機構、學校、社區(廠護)、長期照護、護產機構等5大類場域在2015年至2024年護理人員都將出現不足的情形,本項研究也發現,近3成護理人員的執業年資小於10年,假設以20歲開始進入職場工作,這群人到了30歲就會永遠離開護理職場,這對於人力的流失是一大嚴峻的考驗。

影響未來護理人力供需推估的因素眾多,若有新的政策執行,如護病比的改變、醫師工時改變、醫院評鑑條文修正、長期照護服務法實行等,或是健保制度之改變,都會影響護理人力的總體需求。建議應改善職場環境並定期蒐集相關監測指標,未來當新政策實施時,可以利用相關數據評估與修正護理人力之供給與需求,並擬定相對應之護理人力供給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