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經濟學人智庫評比,我國乳癌防治為亞洲九國第一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 建檔日期:105-05-21
  • 更新時間:105-05-21
臺灣癌症及乳癌防治體系受肯定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分別於2015年及2016年初檢視亞太各國(地區)在總體癌症防治以及乳癌防治體系之發展狀況;其中,2016年發表之乳癌報告是納入澳洲、日本、新加坡、南韓、臺灣、中國、香港、印度、馬來西亞及泰國十個國家,以六個面向進行評比,包含(一)民眾認知之提升、(二)是否有效早期發現、(三)多專科團隊與治療服務之提供、(四)癌友之支持與倡議、(五)末期病人是否享有安寧療護,以及(六)資料之蒐集。每個面向分數為0分至8分。在以澳洲為標竿(48分)下,我國乳癌防治於滿分48分下獲得45分,居亞洲9國之第一,其後依序為香港(44分)、新加坡及日本(43分)、南韓(41分)和馬來西亞(27分),詳表1。

臺灣具實證基礎的全方位乳癌防治,創造87%的高存活率
自1990年至今,全球乳癌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中,且已是亞洲婦女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上述九個國家(或地區)之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口22.1人至65.7人,臺灣第二,最高為新加坡(表2);且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平均每天有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

而在死亡率部分,上述九個國家(或地區)之乳癌標準化死亡率約為每十萬人口5.4人至18.9人,臺灣為第4高,次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表3);乳癌是我國婦女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平均每天有5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若比較死亡率及發生率比(M/I ratio),臺灣為第3低,僅次於南韓及香港(表4),顯示臺灣存活率佳。
EIU認為,成功的乳癌防治需要防治體系全方位發展,而非單一措施介入即可,各國都應建立對抗癌症的方案,爰對亞洲各國間之乳癌防治政策進行上述六個面項的評比;評比結果EIU肯定我國具全方位及實證基礎的乳癌防治,且乳癌五年存活率迅速進展到可與已開發國家比擬的87%(表5)。

癌症防治從預防、早期發現、治療到安寧療護,缺一不可
除針對乳癌單獨評比外, EIU去年亦已先對總體癌症防治體系進行評比。EIU指出,在已開發國家中,癌症是頭號殺手,而在開發中國家,它正以驚人速度迎頭趕上,故要積極建立癌症相關數據,並基於實證制定政策,推動自預防、篩檢、診療到安寧療護的全方位策略,讓衛生體系以外的人也能參與抗癌工作,並且運用法規來支持施政。

EIU 於2015年透過檢視澳洲、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南韓、臺灣、泰國和越南等10個國家之總體癌症防治策略報告,臺灣亦獲亞洲九國最高分。EIU推崇臺灣有「癌症防治法」作為國家施政的依據,多年來持續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並獲強而有力的政策及立法支持,亦明確訂定國家癌症防治目標,致力於2020年前降低20%癌症死亡率,呼應世界衛生組織所訂於2025年之前降低25%癌症死亡率及聯合國所訂2030年之前降低1/3癌症死亡率的目標;另,已有成熟的癌症登記制度、有各類的預防措施(含B肝疫苗計畫)和癌症篩檢計畫,及先進的治療設施。整體而言,在過去20年,癌症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的上升已非常輕微,甚至比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有明顯下降。

乳癌發生率持續增加的原因,與人口老化、生活型態西化、肥胖人口增加以及癌症篩檢的推廣有關,環境荷爾蒙暴露亦可能扮演某些角色;最新癌症登記數據顯示,臺灣婦女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這表示約每13位女性即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乳癌。要遠離乳癌,除了政府建置的乳癌防治的保護網外,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婦女朋友們應主動遠離菸、酒等危險因子,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並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有異狀者則切勿諱疾忌醫。對於癌症,能預防的要預防,能早發現的要早發現,能治療的要好好治療,不能治療的也要求其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