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衛生署提醒國人,外食時應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避免生食、冷食及路邊攤飲食,不吃來路不明的食物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97-07-16
  • 更新時間:97-07-16
天氣轉熱,溫度持續上昇,高溫多濕的環境十分適合各種微生物繁殖,食品也容易腐敗,稍有不慎,就會發生食品中毒。在享受美好的夏日假期之際,亦應同時留意食物製備、烹調及儲存之衛生安全,以避免食品中毒之發生!
暑假期間,團體外出旅遊的機會增加,外食聚會頻率亦較平日增加許多,稍有不慎,極易發生集體食品中毒事件!衛生署依據歷年食品中毒案件統計資料分析,食品中毒多發生於炎熱的夏季,從入夏的5月份開始,食品中毒案件即逐漸增多,而每年5至10月的食品中毒平均案件數,均明顯高於其他月份。
分析歷年食品中毒原因,皆以細菌性食品中毒佔多數,經初步統計,今年1月至6月已發生133件食品中毒案件,依攝食場所分析,以餐廳供應之膳食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最高,包含數起觀光旅遊活動與外燴喜宴;其次是學校及自宅,再其次是辦公場所。
為減少細菌對飲食衛生的危害,衛生署再次提醒大家,外食時應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相關已獲HACCP先期輔導證明之餐廳可於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獲得),避免生食、冷食及路邊攤飲食,不吃來路不明的食物,供應者也應留意下列安全原則,以確保外食者能吃的愉快又安心,以建立良好商譽!
一、 清潔
把手洗乾淨是飲食衛生的第一步!若手部有傷口或膿瘡,最好不要調理食品,以避免傷口或膿瘡裡的細菌,汙染食品而引起中毒。與食品接觸的器具和調理檯面,也應經常清洗,並烘(晾)乾以保持乾燥。
二、 生食、熟食分開處理,以避免交叉污染
生食與熟食應分開處理,最好先處理熟食再處理生食;絕對不可以把煮熟的食物,放在裝過生食且尚未洗淨的碗盤或容器中。
三、 烹煮
細菌通常不耐熱,加熱到70℃以上,大部分的細菌都會死亡。所以每種食物都須用適當的溫度和時間,才能將引發食品中毒的細菌殺死。必要時可以使用食品用溫度計,以確保食品完全煮熟。
四、 冷藏
低溫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應即時把須冷藏的食物放入冰箱。而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不可高於7℃,冷凍室的溫度則不可高於–18℃。
五、 儲存
易腐敗的食物不要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當室溫超過32℃時,則不可超過1小時。而調味用的醬汁,應於冰箱冷藏,且不要重複使用。

另外,台灣地區每年均會發生民眾因誤食有毒之動物(如河豚)或植物(如有毒野菇)所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件,嚴重時常會危及性命。誤食有毒植物之中毒案件,多係因食用自行採集之野菇而發生中毒,最常被誤食的野菇為「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衛生署特別再次呼籲,目前天氣雨後濕熱,野外容易看到出菇,對於不認識或是不瞭解的野生動、植物,切勿輕易採食,以免造成不幸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