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藥署建立食用豬油混摻含植物成分油品之鑑別新技術

  •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 建檔日期:106-06-14
  • 更新時間:106-06-14

近年油品安全深受國人重視,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積極進行新興檢驗技術開發,近期已成功應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分析技術,建立食用豬油混摻含植物成分油品之鑑別方法,其中以植物固醇作為鑑別指標為國際間首次發現。此研究成果獲國際肯定,論文已刊登於106年3月出刊的知名國際期刊Food Control,成功展現我國在此領域之研究實力,也讓油品鑑別增添新利器。食藥署未來可應用此技術來輔助稽查原料端的豬油品質,以維護民眾健康。

豬油為我國重要食品調理用油。民國103年國內發生劣質油品事件,此事件起源於地下油行業者郭烈成收購使用過之廢油,於地下油廠精煉後,再賣給強冠公司製造成全統香豬油等產品販售。由於現行食用油脂衛生標準的檢驗方法僅能針對其衛生安全進行檢驗,無法用於辨別油品是否混摻非法油脂來源,故需建立豬油分析之鑑別指標。植物固醇為植物主要成分之一,因動物本身不會產生植物固醇,只會透過攝食植物而累積微量植物固醇在其身體脂肪中,而來自夜市及餐飲業的廢棄回收油,通常因烹煮過植物食材,具高量植物固醇,若混摻至豬油中即會使該豬油之植物固醇含量顯著提高。食藥署因而以此原理開發以植物固醇作為鑑別指標之檢驗方法,用以評估食用豬油中是否混摻含植物成分的油品。運用此新方法分析103年劣質油品事件所稽查之問題豬油檢體,即發現其植物固醇含量遠高於自製或市售合法食用豬油中的植物固醇含量;另外利用DNA分析技術亦發現部分問題豬油檢體中竟含有「雞」的成分,推測其可能混摻來自夜市炸雞排之廢油。藉由上述檢驗結果,驗證植物固醇確實可用於鑑別豬油是否混摻含植物成分之油品,有助防止類似郭烈成事件再次發生。

食藥署未來可運用此類新興檢驗方法提供科學數據,透過檢驗技術來輔助稽查原料端的豬油品質;並秉持科學論證基礎,持續開發新興檢驗方法,以因應食品管理所需,戮力把關國人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