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藥罐子,從小做起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98-12-10
  • 更新時間:98-12-10
長期以來兒童的藥物治療有許多潛藏的問題,景康藥學基金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合作執行衛生署98年度的兒童用藥安全計畫,藉由整理國內現有的兒童製劑、醫療人員的教育訓練及對民眾衛教,來提升醫療專業人員及民眾對於兒童用藥的知識。
首先,衛生署康照洲處長感謝景康藥學基金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國內兒童用藥議題的關注,另外,面對小兒發燒情形,家長們常常大為緊張與憂心,尤其是近來H1N1流行,坊間或傳說中的提升免疫力偏方紛紛出爐,恐會混淆民眾的視聽。兒科專家李秉穎副教授引用國內外的研究報告,有時兒童發燒現象反而會提升免疫力,家長或照護者不必因小兒發燒現象而過度恐懼。
用越多藥的醫師,往往越受歡迎,臺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林慧玲副教授提醒家長,最重要的觀念是「有必要才吃藥,不要做藥罐子」。最佳“兒童用藥安全策略”應是─找對兒童疾病學有專精的醫師看診,針對病狀,審慎用藥,避免不熟悉兒童疾病的醫師亂槍打鳥、多重用藥,讓兒童吃下許多不必要也不適當的藥品,造成傷害。6歲以下孩童,更應請兒科醫師看診後,再適當使用必要藥品,避免自行用藥。
此外,用藥前一定要問五個問題:是什麼藥?為什麼使用?如何使用?使用多久?注意事項?藥廠製造的兒童製劑不只是水劑,也包括單位含量較小的錠劑、膠囊、粉劑、顆粒劑等。量取水劑時,量器需拿正,液面與眼睛同高。許多藥品缺乏兒童製劑,如需一次使用半顆或四分之一顆藥片者,可在給藥前使用切藥器正確分割。學齡前兒童較無法吞服整顆錠劑或膠囊,除非特殊劑型,可在給藥前將藥片剝成數片、磨粉或在磁湯匙內加水軟化壓碎,或將膠囊內容物倒出再餵食。餵孩子吃藥有些技巧:如讓幼童在舒適的環境下用藥,讓小孩選擇給藥順序或地點,絕對不要採取脅迫或打罵的方式餵藥;也可在給藥後用些飲料去除味道。
記者會中邀請劇團演出愛兒行動劇,推廣“小孩生病要去看兒科醫師”、“生病不一定要吃藥”等觀念,同時教導民眾兒童餵食藥品的小技巧,以及用藥安全五問。